潘华山,男,教授,针灸推拿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运动医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食品药品学院科技处处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传统体育保健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体育与运动康复分会副会长等。已培养全日制博士生1人,全日制硕士生31人,毕业23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病症及运动损伤康复与治疗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级等十余项科研课题,课题经费120万以上。在《中华中医医药杂志》、《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运动医学》(主编)、国家体育总局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教程》(主编)、《针灸脑病治疗学》(编委)等8本专著编写。擅长应用以中医康复为主体的综合康复技术,突出针灸经络、保健康复、传统体育运动等康复特色,在健康促进、慢性疾病和老年人疾病防治等方面成果较突出,在国内中医康复保健、医体结合等大健康研究中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李兆伟,男,运动医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武术七段,国家级武术裁判。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学生体育联合会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大学生长短兵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多年来担任我校武术队总教练,指导校武术队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6项,金牌160余枚,不仅为学校在体育竞赛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而且为我校武术队在国内同类院校取得了领头羊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一直从事武术和运动康复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课题,获2018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管理健翔奖,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二等奖,作为副主编参编体育教材3本。发表论文10余篇,如《健身气功·五禽戏对血脂异常患者干预作用的研究》、《身体视角下武术练习与小乘佛教“身念处”的异同》、《浅析动力定型理论在乒乓球运动中的应用》、21世纪北美体育特许经营产业的发展及启示》、《我国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及路径分析》、《21世纪北美体育特许经营产业的发展及启示》。为体育运动,武术运动推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体医养大健康平台融合方面,如何有效融合体育、医学、养老等领域的优势为大健康事业做出贡献,也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方向:运动处方人才培养,中医运动处方。
陈楚杰,男,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批青年英寸培养对象。先后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汕头大学、厦门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学习,主持及参与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相关科研论文30余篇,副主编专著2本。对运动疗法及中医诊疗技术极为感兴趣,拜访了民间多位老师学习,擅长运用中医脉诊、针、灸、手法、丹药、保健功法、运动疗法等治疗各种疾病,在运动防治颈肩腰腿痛、常见慢性病及体医融合方面做了系列研究。
卞伯高,男,湖南益阳人,上海体育学院教育学硕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群体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广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年来主持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1项、广东省社科联1项、广州市社科联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规划项目1项;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穴位埋线对大鼠运动疲劳缓解机制的推测及实验研究》、《健身气功五禽戏对中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效果研究》、《不同中药补剂对耐力运动项目不同阶段运动疲劳恢复的实验研究》关于运动处方及康复的研究。带队获得过全国定向越野锦标赛冠军、广东省大运会冠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锦标赛冠军十余项,省级比赛亚军、季军30余项。多次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
郑健,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培养对象、广东省残疾人体育协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会员。目前任教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传统保健体育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保健与康复、民族传统体育。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社科重点项目、国社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青年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论文40余篇。
刘晨,男,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医结合方向。担任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师、考官,游泳救生行业职业鉴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