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体育健康学院院长李兆伟在医科楼B116会议室,为2025级体育教育专业2班全体同学讲授新学期思政第一课。本次课程以“赛场上的利剑,人生中的铠甲——与体育人谈‘斗争精神’”为主题,体育健康学院副院长杨麟、2025级辅导员朱穗棋老师受邀出席。

课堂伊始,李兆伟围绕体育领域“斗争精神”的内涵与演变展开讲解。他指出,体育中的斗争精神并非单纯的竞技对抗,而是融合了民族精神、集体荣誉与个人意志的综合概念,并进一步提炼出其四大核心维度——对抗对手、突破自我、适应环境和探索未知。
在明确界定体育“斗争精神”的基础上,李兆伟从价值意义与实践路径两个层面,为体育教育专业学子提供成长指引。从价值维度来看,他强调斗争精神既是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服务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桥梁,也是推动运动员突破身体与心理极限的内在动力,更能帮助体育人在困境中重拾信心、补足精神短板。从实践维度出发,他提出三大落实路径:一是以专业磨砺为根基,通过主动攻坚克难、善用科学训练方法、做好失败复盘总结,将“想斗”的主观意愿转化为“能斗”的过硬实力;二是以心态塑造为核心,面对赛事压力时,需聚焦当下任务、排除外界干扰,以稳定心态保障竞技状态;三是以价值锚定为方向,明确斗争并非“为斗而斗”,而是要锚定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让每一次努力都兼具个人成长意义与社会价值,提升斗争的格局与高度。
课程尾声,李兆伟指出,大学生作为国之栋梁,其人格塑造与思想成长关乎国家未来,唯有具备坚定的斗争精神,才能在复杂挑战中不迷失方向、不盲目跟从。他进一步强调,践行斗争精神既需要“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更需要“善于”破解难题的智慧。最后,他向在场同学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将四年大学生活作为磨砺斗争精神、锻造完全人格的关键阶段,在专业学习中锤炼过硬本领,在实践锻炼中深化认知理解,最终成长为既能从容应对人生挑战,又能为国家扛责、为社会尽责、为家庭履责的人才。”

撰稿:苏鸣禹
初审:谢卓桦
审核:桂 楠
审定:袁 珊